忙補習 4成學生難體驗自然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27日電)根據金車教育基金會今天發布的調查顯示,有7成2的青少年喜歡自然體驗活動,但3成6學生只有寒暑假才能從事自然體驗;4成1的學生因為補習,阻礙參與自然體驗的機會。


金車教育基金會今天發表2012青少年生態休閒素養概況調查,調查時間為今年5月,針對全國小學五年級至高中學生進行抽樣調查,有效問卷為2247份,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3個百分點。



調查顯示,有7成2的青少年喜歡自然體驗活動,3成2學生喜歡直接到野外觀察,但3成6學生只有寒暑假才從事自然體驗,4成1的學生因補習阻礙參與自然體驗的機會。


環境教育法上路已滿週年;但調查也指出,4成5學生沒聽過環教法;從事戶外休閒活動時,6成學生願意自備環保餐具,2成3學生則認為應由主辦單位提供餐具。




金車教育基金會表示,大人給孩子什麼,孩子就會養成習慣與興趣;現在越來越多青少年喜歡自然體驗活動,甚至直接到野外觀察,父母應多安排體驗活動,帶孩子走進自然,也可善用相機或手機等資訊產品,分享自然體驗,引發更多互動。


金車教育基金會也指出,戶外活動時,只有6成青少年願意配合自備餐具,顯示青少年環境教育概念仍需加強;而暑假是戶外活動高峰期,安排自然體驗活動時,相關單位也應少用免洗筷,並適時引導孩子友善對待自然環境。

------------------------------------------------------------------

是時候該走出來了。


現代社會中,學生穿著制服、拿著紙筆、在教室裡面端坐上課被視為傳統教學方式,而由老師帶著學生們往戶外走、體驗不同於教室的教學方式被視為較年輕的方式。


有些人會認為傳統教學方式時間花得比較實際,比較有機會考高分,更視後者為輕鬆舒壓且重點在開心、歡樂的小學生適用教育法。


不過,我們總是很容易忘記自己的原點,不是嗎?


打從人類文明的開始,我們所知都來自於我們的「環境」,大多在學校所學都是來自於「大自然」。


不管是社會學、自然學、數學等都是來自於我們前人對大自然的觀察、思考、整理、結論、傳承。這從一開始於古希臘三大哲學家時就已是如此,綜觀人類歷史,反倒是將自己僅僅關在房間裡苦讀較為新生年輕,不過現在好像比較少人這樣想了。


或許也是因為如此,我們就像是關在人類社會裡遲遲不肯與他生物接觸的學生,排他性極強的我們總是走不出去,拒絕去接受並欣賞在外面的一切。


這不禁讓我想起曾經看過一部名為《心中的小星星》的印度片,其中主角為一名因成績持續無法提高且多次留級而被視為智能障礙兒童,就連他的家人也如此認為。這孩子每天喜歡到處觀察、遊玩、最愛做的事情就是畫畫。然而,同樣喜歡畫畫的代課老師發覺到這孩子並不是不聰明,尤其這孩子的畫之邏輯性已超越同齡小孩,只差他需要有人能夠將他自己觀察所學到的與他在學校所接觸的做一個連結。



我必須承認,我也是一員。我相信,許多人也是。當我們不是真正懂的時候,是很難將我們在學校所接觸到的不斷與環境所觀察建立連結,因為在我們腦中它們是不一樣的東西。有趣的是,本來我們所學的都來自於大自然,卻認為考試出來的分數才是最為實際的。


教室,不一定要在建築物裡面。重點在於將學生與老師聚集在一地,方便老師教導。有一個建築物當教是為了方便有各種不同材料隨時在手,但若因此而只待在建築物之內、持續地排他,慢慢地我們也將與大自然所能教我們的脫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ultiver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